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系统,大致有这三种不同的类型:
在介绍这几种类型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下,如果家里买了灯具,买了电动帘,买了电动窗,买了电视机,买了摄像头,买了音响,买了空调,买了浴霸,买了热水循环泵,买了电子壁炉等等,这些电器或设备自身配了操作面板或遥控器,有的配了手机APP,有的通过语音也可以控制,但由于这些电器及设备的厂商或品牌各不一样,墙上将安装一大堆风格各异的面板,桌面也将放一大堆风格各异的遥控器,手机中也有一大堆风格各异的APP软件(且有些APP软件的画面中会植入很多广告宣传和商品链接),这种相互独立的叫做智能家居"单品”而不能叫做”系统“。只有当这些电器或设备能够在同一个墙装面板上或者同一个手持遥控器上进行操作或监视,以及在同一个软件界面中(手机、平板、电视屏、电脑屏、汽车屏等)进行操作或监视,而且根据某些生活场景的需求,能够实现相互联动,才能称之为智能家居系统。
第一类:这种像小米或苹果或涂鸦那样的平台方,推出一个软件平台,社会上各厂家的产品通过接口认证后,都可以接入这个系统,但平台并不对各厂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负责。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单品后自行搭建系统,如果遇到系统工作异常或产品出现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咨询卖家的客服,没有专门的项目服务商,也没有专门的项目设计、现场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人员。这一类通常是无线(无线电载波)方式的系统,系统中也会有一些电池供电的产品或部件。
第二类:这种一般是家电厂商或者消费类产品公司推出,属于套餐式的系统,有专门的门店和线下项目服务商,系统中的各类产品都是属于同一个品牌或者加盟品牌或者代工贴牌,因为每个品牌都设计了自己的专用接口,所以无法选用范围之外的产品接入。系统能在同一个软件界面中进行集中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操作界面中提供的栏目进行一些选项和设置,可以进行设备之间的联动,但功能和变化限定在品牌方规定好的框架内。由于是较固定的套餐选配模式,因此服务商的项目人员只需要学会掌握点位规划、清单配置和安装接线,以及通电调试和功能验证就行。如果碰到用户个性化的想法或需求(功能/界面/习惯/场景),即使服务商找系统平台及产品制造方的研发人员求助,也不会被响应和满足。这一类也通常是无线(无线电载波)方式为主的系统,但也有电力线载波(PLC)方式的系统和总线(专线通讯或者俗称有线)方式的系统。
第三类:这种属于是可定制化的智能家居系统,从事这种业务的线下项目服务商也被称为系统集成商。这种可定制化的系统,品牌方并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也基本不面对社会大众做品牌宣传,仅仅只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给社会上的系统集成商。而系统集成商选用这套平台后并不能直接交付使用,要靠自己的技术团队在平台的基础上对每个项目进行整体统筹、方案配置,点位规划、回路设计,个性策划,软件编程,定制功能,现场集成,调试验证,优化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对技术团队的各方面门槛也更高。如果业主购买的各种灯具电器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品牌不一样,能针对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和各成员的不同生活需求及不同界面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多种技术将这些东西实现互联互通(但不是“为了互联而互联”,不是单纯以互联的东西越多越好做为评价标准,而是考虑互联能够带来的居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功能/界面/习惯/场景进行实现,以及解决用户在日常居家(特别是面积大的房子)中的很多痛点问题,而且可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等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监视及操作和记录管理。系统的部件配置可以选用社会上符合标准接口的各品牌产品进行对接,如果出现质量异常或者产品停产或者厂家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不会被固定的品牌绑定,可在市场上方便的找到兼容的替代替换品,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保护用户的已有投资,系统的可复用性好,生命周期长。且在交付入住一段时间后,如果家中电器或设备发生了变化或者重新换型购置,根据客户的需求仍可以继续进行修改调整和支持服务,因为系统集成商的技术人员具备“二次开发调整”和“现场定制集成”的能力。另外,这种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对于同一个项目来说,即使指定了同一品牌的平台,即使配置了同样型号及数量的硬件清单,如果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负责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及软硬件实施,那么最终在体验/功能/易用/稳定性方面,肯定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因为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的应用软件及应用构架才是核心竞争力,而无论选用进口的平台还是选用国产的平台,仅仅是用来供其发挥的工具而已。这一类基本都是总线(专线通讯或者俗称有线)方式为主的系统,在水电阶段会多出一部分布线的工作量,但在局部也会规划一些无线方式接入,以便后期能适当的灵活扩充。
当然,今后也会有第四类,真正符合字面意义上的“智能化”系统,就像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在住宅里面安装了很多信号传感或检测部件,系统能够自动代替家人进行各种干预和自动运行,能做到既不需要家人动手操作,又不需要家人用脚走动,也不需要家人动嘴命令。但由于“太智能了”,有可能担心人的基本能力将会退化,有可能担心生活也没有烟火气了,所以估计这类系统虽然会被一部分家庭所接受,但全部普及有一定的难度。最后总结一下,无论哪一类系统,与安全防护相关的及健康保障方面的智能化,都将会被普遍接受和重视。